绵阳借贷合同纠纷处理、管辖法院确定及合同无效情形解析

一、普通借贷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1. 协商解决
    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主且相互体谅的原则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合同约定,通过阐述事实、摆明道理的方式,达成和解协议,自行处理合同纠纷的一种途径。这是最有益于维持双方关系的解决办法,有助于防止双方产生更深层次、难以挽回的矛盾。
  2. 调解处理
    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方(即调解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由第三方对纠纷双方进行解释疏导,促使他们相互体谅、让步,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3. 仲裁解决
    即由第三方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决,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争议解决法律机制。不过,其成本相对较高。
  4. 诉讼解决
    也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方式通常耗时较长,但费用相对较低。

二、借款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规则

需注意的是,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涉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的案件,均不依据履行地来确定案件管辖法院。

三、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

以下情形下,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 订立民间借贷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民间借款合同;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地理坐标:东经103度45分-105度43分,北纬30度42分-33度03分。东接南充市,南连遂宁市、西南界德阳市,西靠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抵甘肃省,东北与广元市为邻。绵阳古称涪城、绵州,素有“蜀道咽喉”之称。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均途经这里,是川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绵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为历代州郡治所,兵家必争之地。有”蜀道咽喉”、”剑门锁钥”之称。古往今来,这里曾孕育出治水英雄大禹、丝绸之母螺祖、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现代作家沙汀、两弹元勋邓稼先、小麦育种专家冯达仕等众多杰出人物。绵阳气候宜人,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826毫米-1417毫米,平均气温14.7摄氏度-17.3摄氏度,绵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泗洱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片口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凤凰山森林公园、观雾山森林公园、罗浮山-白水湖风景名胜区、富乐山、窦团山、玉女泉、子云亭、蒋琬墓祠、大禹故里、李白故里、李白纪念馆、太白祠等名胜古迹,有被誉为”西部硅谷”的科学城。白马藏族风情富于浓厚的民族气息。境内有不少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如大熊猫、小熊猫、金线猴、岩羊、藏羊、毛冠鹿、小灵猫、红腹鸡、猕猴等.景观:大禹故里景区,云台观风景区,佛爷洞,李白故里景区,白龙宫,海灯武馆,富乐山.